Detect-seq技術為堿基編輯領域內(nèi)提供了CBE脫靶位點
2021年6月8日,北大-清華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伊成器教授課題組在Nature Methods雜志發(fā)表了題為“Detect-seq reveals out-of-protospacer editing and target-strand editing by cytosine base editors”的封面文章。研究人員在本研究工作的主要貢獻如下:
建立了一種無偏向性的脫靶檢測技術
作者通過捕獲胞嘧啶堿基編輯器CBE[1]產(chǎn)生的中間體(dU),并進行一系列標記和富集[2, 3],獲得具有連續(xù)C-to-T突變的脫靶信號,并將其命名為Detect-seq(dU-detection enabled by C to T transition during sequencing)技術,該技術的主要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Detect-seq技術路線圖
通過Detect-seq技術發(fā)現(xiàn)CBE工具導致的全基因組上的大量脫靶位點
研究人員在人胚腎細胞HEK293T和人乳腺癌細胞MCF-7轉染BE4max[4],使用多種不同的sgRNA對基因組靶向位點進行C-to-T的編輯;同時對這些樣本中進行了Detect-seq檢測。通過Detect-seq檢測發(fā)現(xiàn),除RNF2位點外,其它靶向位點均可以產(chǎn)生幾十至數(shù)百個Cas9依賴型的脫靶位點(圖2)。
圖2 在三種不同sgRNA樣品中鑒定到的Cas依賴型的脫靶位點,其中藍色圓圈代表脫靶位點(off-targets),紅色方塊代表靶向位點(on-target)EMX1n=48,VEGFA_site_2 n=511,HEK293_site_4 n=245
發(fā)現(xiàn)了兩種新型脫靶位點(out-of-protospacer edit和target-strand edit)
有趣的是,研究人員基于Detect-seq技術還發(fā)現(xiàn)了兩種新型的Cas依賴型的脫靶編輯:sgRNA結合區(qū)域外編輯(out-of-protospacer edit)及靶向鏈編輯(target-strand edit)(圖3)。sgRNA結合區(qū)域外編輯即C-to-T的編輯發(fā)生在sgRNA結合區(qū)域外;而靶向鏈編輯則是C-to-T編輯發(fā)生在sgRNA與DNA結合鏈。根據(jù)Detect-seq的結果,上述兩種編輯普遍存在于Cas9依賴型的脫靶位點附近。
圖3 sgRNA結合區(qū)域外編輯與靶向鏈編輯模式圖
綜上所述,Detect-seq技術為堿基編輯領域內(nèi)提供了一種能夠高靈敏、高特異、無偏好性地檢測細胞內(nèi)的CBE脫靶位點的方法。脫靶效應理解的加深,也將為闡明CBE的催化機制、優(yōu)化改造更安全的CBE工具帶來新的視角與可能。
伊成器為本文通訊作者;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雷芷芯博士,生命科學學院博士研究生孟浩巍、呂志聰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生命科學聯(lián)合中心的資助。鳳凰工程北大基地和生命科學學院高性能計算平臺為該研究提供了支撐。
-
項目成果
-
焦點事件
-
焦點事件
-
科技前沿
-
項目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