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道,臺灣地方政府屢為垃圾清運、焚燒與掩埋問題而失和,臺灣“立法院”預算中心日前完成全臺垃圾處理調查指出,截至去年底臺灣378個垃圾掩埋場平均剩余容量12%,臺北、桃園不到5%。各地焚化爐也將在5年內陸續(xù)屆齡,必須盡快規(guī)劃處理,否則臺灣恐爆垃圾大戰(zhàn)。 ...
據悉,雅加達平均每天制造垃圾6500噸,先是由居民投放到垃圾場,再統(tǒng)一運往西爪哇的垃圾掩埋場處理。因為垃圾場有限,很多雅加達市民隨地亂扔垃圾,甚至將垃圾傾倒入河里,造成河流污染。 “雅加達現有的垃圾場缺少垃圾處理設備,也缺少將垃圾運往掩埋場的運輸工具,因此經常造成垃圾大量堆積,長期無人處理?!?..
如果建立一個垃圾處理廠,同時考慮在周邊建一個公園、公共文娛設施,與垃圾處理廠的負面效益形成平衡,就可以提高居民的接受度?!迸_北市環(huán)保局局長吳盛忠說。 臺北市垃圾掩埋場一年付出1500萬新臺幣反饋給當地,其中最基層的里(行政層級,相當于大陸的街道),要保障70%的資金(因為受影響集中于所在里)并進行自來水補助、電費補助、免垃圾費。...
臺北也曾為垃圾處理問題所困擾,生活水平越高,垃圾產出越多,“消滅垃圾”無非是焚化和掩埋。臺北地少人多,想建垃圾焚燒廠、掩埋場,就會遭到附近市民的強烈反對。 ...
Copyright ?2007-2022 ANTPEDIA,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備07018254號 京公網安備1101085018 電信與信息服務業(yè)務經營許可證:京ICP證110310號